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:30分,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會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坎貝爾、日本的大村智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,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開創性療法和治療蛔蟲感染的新療法。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。
屠呦呦為何能獲諾獎?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,1967年5月23日我國啟動了抗瘧新藥研發,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了抗瘧新藥研發大軍,她與多位研究人員一道被召集加入“523任務”。在此期間,屠呦呦受到古醫書的啟發,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素,實現了對瘧原蟲100%的抑制,成為發現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。當時她年僅38歲,職稱是助理研究員。
記者了解到,在500多名科研人員中,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教授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,他在臨床上證實了青蒿素的抗瘧功效。
李國橋教授于1974年首先證實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疾的速效低毒作用,先后研制了5個青蒿素類復方,是我國青蒿素類藥臨床研究主持人。
李國橋教授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,雖然青蒿素在我國是一個集體發明,但是屠呦呦教授卻是青蒿素發明第一人,這一成就在國內也是被認可的。
據了解,屠呦呦初次提取的青蒿素在“探路試服”中出現了明顯的心臟毒副作用,最終,由云南藥物研究所改用汽油從當地的青蒿變種——大頭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,這種青蒿素在李國橋主持的臨床試驗中展示了極好的抗瘧療效。
2011年,屠呦呦先獲得了有“諾貝爾風向標”之稱的拉斯克獎,震動學界。“屠呦呦教授獲得這項大獎我感到很高興,這是中國人的驕傲!”李國橋教授說,他也填寫了拉斯克獎的評審資料,表格最后一欄是你認為相同的研究領域中,誰應該獲得此獎?“我毫不猶豫地填寫了屠呦呦、羅澤淵。因為沒有屠呦呦的工作,就沒有我們接下來的研究?!?/p>
青蒿素的靈感緣于東晉葛洪的《肘后備急方》,《黃帝內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也均有記載。作為治療瘧疾的無毒副特效藥物,青蒿素目前已被世界廣泛地使用?!八峭跖频目汞懰帲崩顕鴺蚪淌谡f,西方世界對于這一藥物的承認晚了20年,屠呦呦教授在發現青蒿素后40年才獲得拉斯克獎,也算是一種遲到的認可。
李國橋教授認為,從青蒿素本身來看,早在幾年前就有西方學者說應該獲得諾貝爾獎,畢竟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。屠呦呦教授很低調,她甚至不是中科院院士,但李國橋教授認為:“在國外很重視發現獎,雖然屠呦呦教授之后的研究中,臨床效果做得并不是最好,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她的功績。”
出處:http://http://news.ycwb.com/2015-10/05/content_20731376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