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視節(jié)目讓他成為話題人物,
但他卻說,適應不了那種浮華,"還是中庸好"
他在電梯里遇見了校長,十個人擠得無法轉身,但校長脫口而出:"哦,這不就是那個史俊恒嗎?"
因為在江蘇衛(wèi)視《最強大腦》里靠辨骨識人晉級下輪,史俊恒被包裝成了一個具有奇異功能的人,他看人幾眼,就能知道對方骨頭的模樣;摸上一摸,就能判斷是否有過整形。
他因為幾次技能學習,從資質平平變得記憶超群,學業(yè)有成,老師疼,同學愛,現(xiàn)在人們見他總是習慣加上句,"你摸過范冰冰的臉。"
電視節(jié)目讓他意外成為話題人物,但他卻說,見識了娛樂產業(yè)的五光十色,適應不了那種浮華,"還是中庸好"。
■新快報記者 劉子珩 王娟
超越同齡人
史俊恒既是學生,又是老師。采訪那天,他特意穿上了一件深藍色的西裝,這是他在校外講課時常穿的裝束,但是現(xiàn)在,他的身份是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(yī)學院的二年級研究生。
兩家電視臺輪流讓他展示速記撲克的高超能力,他用兩種不同方法做了兩遍,本科的學妹在一旁用手機錄著像,就像在見證歷史,記錄一種超能力。
他有著一種遮掩不住的自信,說話的時候靠在椅背上,從不打結,聲音以最適合的分貝送入對方耳朵。說起大學前自卑、孤獨、憂郁的青春,他像是談及另一場人生,坦坦蕩蕩,絲毫沒有難言之隱。
他在大學就已結婚生子,為了正確地教育孩子,他不讓妻子外出工作,他自信,哪怕初為人父,也清楚如何做父母,"三歲以后,孩子的視野、格局、以后的追求,就是我的事情。"
但在輔導老師黃琇雯眼里,史俊恒又是低調的。在2009年拿到"世界記憶大師"的稱號后,他也沒有刻意顯露,甚至直到2011年為他申報廣東省五四青年團員時,才知道他在中學時曾有過專利發(fā)明。
他覺得自己先天不足,但勤能補拙,開竅之后明顯比同齡人想事更深遠。他詳細規(guī)劃了自己的人生,包括結婚生子,乃至生二孩的年份都要按計劃進行。當初與他一起學記憶大法的同學,不少開始憑此技能賺大錢,但他依然堅守人生計劃,要做一個研究型的中醫(yī)學者。本科的學妹向他談起自己的職業(yè)觀時,他不置可否,而是用一種長者的口吻告訴對方:"在我們沒有了解足夠的信息之前,不要輕易地做判斷。"
他自稱得到諸多貴人相助,但一切歸本溯源,還是要從學習記憶大法開始。
人生轉折點
史俊恒將大學視作自己26年人生最大的轉折,他脫離了那個熟悉的生活環(huán)境,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世界。
在那個原來的世界中,他是一個不如意的年輕人,因為凡事都要追求完美,而悶悶不樂。他"接納不了自己",從自身來講,他身高不到一米七,相貌平平,說話拌蒜;學業(yè)上,他并非頂尖,考試從沒有滿意過;家境也非大富大貴。高中畢業(yè)的時候,同學給他留言本上寫著樂觀、優(yōu)秀之類的評價,但他還是對自己不滿意。
這種情緒的慣性一直到了大一,史俊恒在下學期參加了一個記憶大法的培訓,初衷有兩個:學中醫(yī)要背的東西多,另一個是要證明自己能行。
記憶培訓的方法理論學習只要兩天,但修行在個人,實踐運用練習才是最關鍵。他瘋狂地背數(shù)字和撲克,寢室里的同學不理解,笑稱他入了魔。
同學從他的身邊消失了,他一個人去上課,一個人去食堂,一個人去自習,以致留下關于那時最愜意的回憶,是每天晚上躺在圖書館后的草坪上,孤獨地吹著風,卻又覺得生命如此充實。
后來史俊恒在英國參加第十八屆世界腦力錦標賽,拿下了"世界記憶大師"的稱號。他證明了自己行,可是他還是不快樂。
大二的一個機會,史俊恒學習了一門名叫"高EQ智慧父母"的培訓課,這門課看起來受眾不應該屬于一個大二的學生,它教的是為人夫妻者,如何化解家庭里的沖突。
不過事實是,學完這門課,史俊恒的情商提高了不少,他在學校開設提高記憶的講座,開始在同學間變得受歡迎,后被選為了班里團支書。
同時,他也得到了學校的肯定,本科期間獲得了三個科研課題的申請。黃琇雯老師還記得其中一個,是關于將神秘果制成片劑的研究,以期用它作為矯味劑改善中藥的苦味,"與別人的臨床不一樣,是一個發(fā)明的方向。"
這些都不真實
史俊恒準備報考中醫(yī)的時候,家里的人并不贊同,認為學醫(yī)很辛苦,希望他能學金融、財會等經濟類專業(yè)。但是他鐵了心要學醫(yī),而且非中醫(yī)不可,從第一志愿到第三志愿,都選了是中醫(yī)針灸專業(yè)。
這與他幼年體質不好有關,但也是因為他想學一門有文化傳承的專業(yè)。后來學有所成,體質變好不少,親朋間大病小病了都要先問他。
在英國參加記憶比賽時,他遇到了一個中醫(yī),相聊甚歡,對方想讓他出國學中醫(yī),做中醫(yī)。那時的史俊恒還處在要證明自己的階段,回國后他思考多日,決定暫時斷了出國的念頭,原因還是那三個字——不滿意,對自己的醫(yī)術不滿意,時機未到。
后來除了在學校跟從老師學習,他還拜了很多師父,學針灸,學中醫(yī),能人異士也有,一個海南認識的氣功老師,讓他佩服不已,肌肉放松時柔若嬰兒,運功時硬如鋼鐵,針都扎不進去。
《最強大腦》讓他的"辨骨識人"本事顯得神秘,但其實揭秘后原理簡單,就是對頭骨上的幾個關鍵節(jié)點特征的記憶,比如下頜、顴骨、鼻梁。
上電視本是為了推廣中醫(yī),但看著電視里被神化的自己——"辨骨神醫(yī)",娛樂化的表達讓他覺得有違初衷,"神醫(yī)啊,多大的帽子啊,我戴不起,承受不了。"按照中醫(yī)之道,他還是喜歡樸實的,有規(guī)律的,中庸的生活。
按照他的人生藍圖,屬于辛苦的2014年已經過去,他完成了課程、實驗,以及個人魅力的積累,2015年將會變得更好,當然這是指他可以事半功倍地做研究,"我還是要做實驗,探討經絡的原理與規(guī)律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