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■20世紀50年代,屠呦呦(右)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。新華社發

■20世紀80年代初,屠呦呦在進行科研工作。新華社發

■制圖/新華社
為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;全球數億人因其發現的 治瘧疾“中國神藥”而受益
屠呦呦時間軸
1930年 出生
1971年 發現青蒿 提取物抗瘧效果
2011年 榮獲美國拉斯克獎
2015年 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
聲音
長期以來,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包括醫學研究人員默默耕耘、無私奉獻、團結協作、勇攀高峰,取得許多高水平成果。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,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,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體現,充分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。希望廣大科研人員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積極推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瞄準科技前沿,奮力攻克難題,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?!?/p>
—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祝賀屠呦呦
欣聞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,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光榮,更是全體中國女性的驕傲,全國婦聯代表全國億萬婦女,向她致以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?!薄珖鴭D聯
科學研究要實事求是,而不是為了爭名爭利……中醫中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,經過繼承、創新、發揚,它的精華能更好地被世人認識,能為世界醫學作出更大的貢獻。”
——屠呦呦
簡介
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寧波,藥學家,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,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,博士生導師。1951年,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,1955年畢業。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,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——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。
趣聞
《詩經》的“預言”
“呦呦鹿鳴,食野之蒿”。屠呦呦的名字源于《詩經》。據考證,詩句中的“蒿”即為青蒿。為她命名的父親,或許從未想到女兒會與那株小草結下不解之緣,繼而讓傳統中醫藥在抗擊瘧疾方面大放異彩。
連線廣東
“這不光是中國人的驕傲,更是中醫人的驕傲”
廣東省名中醫王清海稱,青蒿素的應用證明中醫藥在健康產業方面大有前途
“非常興奮,這不光是中國人的驕傲,更是中醫人的驕傲?!弊蛉?得知屠呦呦獲獎的消息后,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廣東省名中醫、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王清海非常興奮地轉發了相關消息。在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,王清海不無感慨地說,屠呦呦獲獎、青蒿素的應用證明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方面是很有用、很有價值、很有效果的,證明中醫藥在健康事業發展、健康產業方面是大有前途的。
他同時指出,屠呦呦獲獎也能消除人們對中醫藥的誤解,使人們對中醫的臨床療效會更有信心。他說,屠呦呦曾指出古代文獻對她研究的幫助,因此,中醫藥的研究者們也要注重對古代文獻的研究、使用,找出有價值的東西繼續發展。
“未來應當更注重中醫藥在心腦血管等慢性病、腫瘤等疾病的價值?!蓖跚搴Uf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腫瘤等疾病對人們健康的影響非常大,中醫藥在這些疾病方面的研究也進行了不少,但未能得到很好的認可,中醫藥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價值應當重視,并得到有效的開發,以加大中醫藥的科技轉化力。
“沒有屠呦呦的工作,就沒有我們接下來的研究”
廣中醫青蒿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橋曾冒險將惡性瘧原蟲注入身體試驗
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王娟 通訊員 肖建喜報道 在抗瘧的路上,廣東也有一支團隊。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橋,作為國際知名瘧疾防治專家,從1967年開始就和瘧疾進行抗爭。
李國橋于1974年首先證實青蒿素治療惡性瘧疾的速效低毒作用,先后研制了5個青蒿素類復方,是我國青蒿素類藥臨床研究主持人。2011年,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,李國橋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,雖然青蒿素在我國是一個集體發明,但是屠呦呦卻是青蒿素發明第一人?!耙驗闆]有屠呦呦的工作,就沒有我們接下來的研究?!崩顕鴺蛘f。
上世紀70年代,在使用青蒿素治愈多例非腦型瘧疾患者后,李國橋在云南邊境的耿馬縣阿佤山南臘公社,遇到了一個患嚴重腦型瘧疾的孕婦,當時她已昏迷不醒,危在旦夕。
李國橋見狀沒有按常規用奎寧類抗瘧藥治療(患者十有八九會死亡),而是使用了青蒿素進行治療。最終,患者被成功治愈。這也是青蒿素首次用于臨床成功治愈惡性瘧疾。
上世紀80年代初,李國橋團隊發現,瘧原蟲會引起感染者兩次發燒。為證明實驗結果,也了解針灸對惡性瘧疾的治療作用,李國橋將惡性瘧原蟲注入了自己的身體。注射4天后,李國橋體溫開始上升,一系列瘧原蟲的發展進程數據也隨之被記錄了下來。
因為感染瘧原蟲重者會讓人昏迷甚至致命,為此,李國橋寫下“免責申明”。隨后,李國橋的同事也紛紛用自己的身體進行試驗。最終,雖遺憾證明針灸無效,但93個病例和包括李國橋在內的11個自身感染志愿者終于驗證了此前的試驗成功,并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實驗數據。
網友贊聲一片
屠呦呦的獲獎消息出來后,新華社客戶端就出現了數千條網友評論,“祝賀中國科學家”、“太難得了,值得慶賀”、“了不起的醫學家,當代的李時珍!恭賀恭賀!”等聲音成為主流。在新浪微博、微信朋友圈等平臺上,網友同樣紛紛表示祝賀。以下為網友評論摘錄。
@“曾經最美_Paul”:“恭喜女科學家屠呦呦獲此殊榮,中國需要這樣的科學家?!?/p>
@“把傷痕當做酒窩520”:“這一刻流淚了。”
@“張國勛001”:“盼了多少年!終于等到了!這是不是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!”
@“古月依然照今人”:“不是有人一講到諾獎就泄氣、唱衰嗎?面包會有的,諾獎會有的,人家有的好東西,我們也會有的!”
@“水果賓治大魔王”:“奶奶的名字好萌!太厲害了!”
通訊員:肖建喜
出處:http://http://epaper.xkb.com.cn/view/1009494